【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你有多久沒和孩子一起用餐呢?調查指出,國內有逾一半的父母,沒有天天和孩童一起吃飯,而1周低於3天,全家同桌吃飯的比率,更高達近4成。專家提醒,親子共餐好處多,不僅能拉近親子關係與幸福味蕾,更能讓孩童飲食行為更健康,可以減少孩子挑食的行為、有助於體重控制。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指出,親子共餐時光,保留對「家」最美好的記憶,食物可以很簡單,只要大家一起坐下來,沒有電視、沒有手機的干擾,這就是一家人最幸福的黃金時刻。親子共餐好處多 改變孩童挑食、減少憂鬱研究發現,親子共餐,對孩子身心發展具有正面幫助,可以減少孩子偏挑食的行為,有助於體重控制,同時也有益於孩子的情緒發展,減少孩子憂鬱、焦慮的行為發生,孩子情緒管理更好。在孩童飲食行為部分,根據醫學《兒科雜誌》研究轉述,2至17歲兒童與青少年,若每週至少3次與家人共餐,則孩子可減少過重的風險12%、減少暴飲暴食行為35%、少吃到不健康食物的機會有20%,以及有24%的機會吃更健康的食物。家庭共餐比例降低 有3點原因根據董氏食品營養中心「兒童生活及飲食習慣調查」,亦發現有共食早餐習慣的家庭,孩子偏挑食發生率較未共食家庭少7%,孩子也會吃較多健康的食物如:同時調查也發現,國內親子共餐的比例降低了,以每週與孩子共食4次以上早餐為例,從53.5%下降至49.3%,換句話說有超過半數孩子早餐是獨自用餐。許惠玉主任指出,國內家庭共餐比例降低,可能有以下3原因:●1.雙薪家庭比例增加,家長工作忙碌。 ●2.孩子晚睡又晚起,導致沒時間在家用早餐。 ●3.家長親自備餐較耗時,加上快速便利的外食環境影響。 共餐的意義,在於親子同一時間與空間共享美好味蕾,生理在獲得飽足的同時,更讓心靈感受溫暖與接納。同時孩子在與爸媽一起動手製作餐點的過程裡,既能珍視手中的每份食物,也是另一種營養教育,更能擁有享受成果的成就感。事實上,陪伴是親子共餐的關鍵,因此在親子共食時,切忌用責罵口吻,可試著觀察孩子的情緒與神情,在談笑間與孩子交心;吃出安全感、親密感、歸屬感與幸福感,有時候會比說教更容易走入孩子內心。【延伸閱讀】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德州撲克遊戲 什麼叫做愛 伊莉論壇 a片百科全書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ddfjdfghg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